|
盘活案例
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决策部署,积极践行“三新三量”发展战略,区土地发展中心聚焦存量盘活、优化空间布局,近期成功将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一宗低效用地,通过出租方式盘活为公共停车场。此举不仅有效纾解周边区域“停车难”引发的交通拥堵与安全隐患,更是“向存量要效益、以巧解破难题”的一次生动实践,为谋划城市空间高效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
一、聚焦民生需求,识别盘活契机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作为区域创新发展高地,公共服务配套持续优化,但停车供给仍显不足。周边住宅区与企事业单位密集,日常车流量大,“一位难求”导致部分车辆占用道路停放,影响动态交通,也存在安全隐患,成为群众反映集中的治理难点。
为系统回应民生诉求,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区土地发展中心全面梳理区域储备土地,最终精准锁定青海湖路以东、柳州道以北的一宗土地。该地块区位优势显著,紧邻城市主干道,周边停车需求旺盛,具备极高的短期利用价值,为后续“靶向盘活”奠定了基础。
![]()
二、创新利用模式,高效协同推进
瞄准地块盘活目标,中心迅速启动多部门协同机制,与属地街道、意向单位等多方高频次对接,通过专题会、现场办公等形式,结合土地临时利用政策、交通影响、消防安全等关键因素进行综合研判,明确“临时利用、公益优先”的盘活方向。
通过流程优化,高效完成了从地块评估、招商到签约的全过程,将规划预留变电站用地且近期无实施计划宗地以出租方式,快速转化为临时公共停车场。此举在兼顾长远规划的同时,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阶段性高效利用,有效响应了片区的停车需求。
![]()
三、放大综合效益,提升服务品质
本项目深度融合智慧停车理念,在提供八十余个标准车位、直接缓解区域停车压力的同时,配套建设十余个新能源车充换电设施、智能照明及安防监控系统,实现了车位引导、无感支付、错时共享等智能化功能,显著提升了停车便捷度与管理效率。
项目投用后,将有效引导路内违停车辆“退路进场”,改善主干道及周边交通微循环,消除安全隐患。完善的配套设施可满足多元化停车需求,实现社会效益与服务品质同步提升,为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
四、建立可复制模式,激活城市“边角料”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此宗地块的成功实践,为盘活各类低效、存量空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其核心经验在于:
1.需求导向,精准选址:
聚焦民生诉求强烈的核心区域,确保盘活举措能精准对接实际需求。
2.模式灵活,快速响应:
灵活利用出租等临时利用政策,在不影响长远发展的前提下,快速化解现实难题。
3.协同共治,凝聚合力:
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合力破解政策、技术与管理层面的瓶颈。
4.智慧引领,功能复合:
通过智慧化、复合化配置,提升服务能级与未来适应性。
随着内涵式发展与城市更新的深入推进,“十五五”时期的城市发展将更加注重内涵提升和精细化管理。区土地发展中心将持续深化“三新三量”战略引领,总结推广此类“靶向盘活”成熟经验,加大对全区范围内各类存量资源挖掘与优化利用力度,将城市的“边角料”转化为补齐功能短板的优质载体,为持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增强居民幸福感贡献更多土地力量。
来源:天津临海控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