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双职工家庭,如何平衡带娃与上班之间的关系,成为家庭育儿的头道难题。滨海新区以成功申报全国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为契机,全力推动用人单位办托模式,鼓励用人单位利用自身场地、设施、人力等资源优势,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普惠托育服务,以“小托育”“托”起职工“大幸福”。作为新区首家用人单位办托试点单位,滨海新区塘沽妇产医院托育园已经完成前期装修改造,将于今年7月投用运营。
![]()
满足托育服务需求 单位办托即将“回归” “老大今年6岁了,老二刚刚6个月,家里现在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在为了这个家庭在付出。因为我们的工作也比较繁忙,老人每天顶着非常大的压力在照顾这两个孩子。”丰朝阳是滨海新区塘沽妇产医院药剂科的一名药剂师,同时也是一位二胎宝妈。生下二胎后,由于医院工作需要,她在结束了158天的产假后便回到了岗位上,很长一段时间,她在努力工作和育儿两不误的天平上寻找平衡点。
塘沽妇产医院的在院职工中将近90%是女性,其中,40岁以下的育龄妇女接近50%,和丰朝阳一样,不少职工在婴幼儿照护方面有着较大的托育服务需求。因此,滨海新区卫健委在经过调研论证之后,将塘沽妇产医院纳入首个用人单位办托试点单位。医院积极响应,顺利成为了新区用人单位托育设施建设的先行试点,并于2024年12月与天津滨海教育发展集团签约,交由专业机构代为建设运营。
作为全区第一家用人单位办托试点,园所位置选在了居民区比较集中的桂林路15号,这里曾经是原塘沽保育院旧址,前几年也曾作为塘沽妇产医院儿科部使用,这里具有完善的水电设施,室内布局也完全满足建设改造成为托育园所的条件。
![]()
![]()
严格遵照标准建设 园所建设初步完成
“在确定了选址和装修方案后,今年3月施工单位进场开始进行改造。我们是严格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等相关文件执行,在原有建筑基础上增设了独立的消防通道, 且在楼梯间设置防攀爬及防滑措施,睡眠区、活动区均设置防撞护墙板等保护措施,确保托育点位的建设符合国家标准。”天津滨海教育发展集团托育项目负责人白西静告诉,为了全方位地保障孩子们的健康,装修装饰材料的选择也细节感满满。墙面使用零甲醛、防霉的无机矿物涂料,地面使用防滑地胶,定制家具为“无甲醛释放”等级板材,窗帘等软装也全部选择了环保无异味的产品,避免释放甲醛等有害物质。“装修收尾后,我们会安排第三方做环境检测,确保室内各项指标全部达标。”白西静说。
改造过程中,医院提供了房屋消防、水电等基础建筑设施的图纸资料,全力推动施工快速进行。经过改造,如今这所托育园已经初具雏形。一层、二层设有两个托班教室,卫生间放置婴幼儿专用的洗手台和马桶,室内光线充足明亮、色彩十分温馨,一些具有婴幼儿特色的环创布置也已完成。“我们采购的符合婴幼儿月龄的家具、用具、玩具等,也都是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质量标准和环保标准。预计在7月初的时候,进行线下招生活动。在接下来的运营中,我们也将和塘沽妇产医院进行深度合作,依托医院健康资源,让专业育儿知识真正普及到每一个家庭。”天津滨海教育发展集团托育项目工作人员沈小凡说。
医院国企强强联合 打造医育结合特色
塘沽妇产医院托育园拟定设置托大班和托小班两个班型,投用运营之后,能够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计时托等多种形式的托育服务。据了解,塘沽妇产医院托育园在满足医院职工子女入托需求的基础上,也会结合托位情况面向周边婴幼儿家庭提供托育服务。“我们妇产医院专科特色,儿童保健是我们的技术特长,所以今后我们医院可以提供很大的技术支持,作为这个托育机构最大的特色和亮点,来吸纳我们医院的职工还有周边的居民 ,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滨海新区塘沽妇产医院副院长刘海霞告诉,目前医院已经开始做预热宣传,医院内部也张贴了塘沽妇产医院托育园等几个新建、在建托育机构的招生简章。
“我们特别关心关注着这个事情,希望能够尽早地成立起来,把孩子放到我们自己本身的医院里。尤其是这种医育融合的模式,我们感到非常放心。后续把孩子送到托育园,大家也都能更好地平衡工作和育儿之间的关系,更加安心地工作了。”随着托育园所基本建成,和丰朝阳一样,家里有3岁以下婴幼儿的医院职工对于“早日开园”的期盼更加强烈。
![]()
用人单位办托,政策鼓励,职工需要。202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中,提出“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支持用人单位办托、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如今,滨海新区以满足职工的需求为导向,将用人单位办托模式纳入普惠型托育服务体系,助力职工工作、带娃两不误。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产业园区,滨海新区也将在更多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内部及周边推动建设托育园所,积极探索多元办托模式,让婴幼儿照护从家到托育园所“无缝”衔接,让“放心托育”方便可及。
来源:滨海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