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禾半岛观邸宜禾第15盘

生态梦网 -- 中新天津生态城社区门户网站

查看: 26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者授权】《渔家号子》之七: 不能失去的渔歌

[复制链接]
     

352

主题

355

帖子

143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8 22:41:54 | 只看该作者 |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站在船尾,一边捯网,一边唱着节奏明快的渔家号子。这样的场景,在我为游客提供的“海上休闲旅游”服务中得到再现。当客人们坐在观赏台上聆听着这别样的渔歌,无不欢欣鼓舞,期待的心情被我的渔家号子所渲染,常使他们不禁融入其中,在我身后“加油”助威。

鲁迅先生称劳动号子为“杭育派”,由体力劳动直接抒发,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强烈的节奏感与浓郁的生活气息。滨海渔家曾广泛流传着许多音律不同的号子声,小时候曾亲耳听过老人们唱过《拉船号子》、《搬吊号子》、《大蓬号子》、《艌船号子》、《撒网号子》和《捯网号子》等。这些渔家号子,产生于特定的劳动环境中,有着不同的韵律节奏。它们随着渔家人劳动条件的改善,正逐渐被许多人遗忘。

旅游行业中有一句经典名言:“没有旅游的文化,是一种魂不附体的文化;没有文化的旅游,是一种灵魂出窍的旅游”。我做为一个旅游行业的从业者,对于家乡地域传统文化有着特殊的感情,一直梦想着保护和传承滨海传统渔家文化。

一次带客人出海打渔,一位客人在翻看我文学作品中看到了《渔家号子》一文,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问我能不能在起网时唱上两句,这可把我难住了。我听过老人们唱过的号子中,没有现成的号子可以引用,如果生搬硬套,号子的韵味出不来,还会影响上网的速度。回家后,我向老人们请教,他们告诉我,渔家号子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每种带有名称的号子,都是在特定环境中,依靠劳动节奏的变化而产生的,歌词都是随兴添加的。他们让我尝试着根据现在船尾手工捯网时的节奏,把过去跟当前劳动节奏较为接近的《捯网号子》的音律稍加修改,唱出来就会有效果。

受到启发,在实践中演练,我酝酿了几段新词——

“抓住了绳呀,就上来了网呀,鱼虾蟹贝三大筐呀,六个菜呀,一盆汤呀,吃得客人美洋洋呀,少喝酒呀,多吃菜呀,捞来的渔获往家带呀……”

“抢枪抢呀,捯捯捯呀,别让大鱼往外逃呀。又有鱼呀,又有虾呀,快快乐乐为大家呀,带回虾蟹孝敬妈呀……”

新颖的歌词,使得后面听歌的客人常笑得前仰后合,有人不由得喊起了“加油”声。无需经过磨合,“加油”声也能与我号子的节奏巧妙地吻合,我由衷地赞叹渔家号子的魅力!

由此我深切地感受到,滨海渔家号子,是不能失去的渔歌。

(待续)

【相关阅读】

《渔家号子》之一

《渔家号子》之二:大篷号子

《渔家号子》之三:拉船号子

《渔家号子》之四:腊皇缝号子

《渔家号子》之五:捯网号子

《渔家号子》之六: 砸夯号子

【更多精品文章阅读】

李希闵:《沽水流霞》总目录及序跋

王雅鸣:《大神堂往事》总目录

作者简介


刘翠波先生,天津滨海汉沽渔民协会会员。1964年生,现从事海上渔业生产,深入了解汉沽地区渔家传统文化元素。业余爱好文学写作,著有《渔民笔下渔家事》《蔡家堡记忆》两本散文集,在滨海时报发表滨海丛话类作品二百余篇;喜欢摄影,从2010年起搜集到许多大神堂、洒金坨、蔡家堡等渔村渔民大量图片资料。搜集整理到部分前辈留下的渔家号子和飞镲等影像资料。自愿加入滨海渔盐文化保护志愿者协会,依托集体的力量,争取更有效地抢救、整理、保护、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滨海盐渔文化志愿者团队”发起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生态梦网版权所有   © 2013-2015 ECODreamers.com     津ICP备14004310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布  不代表生态梦网立场  禁止在本站发表与国家法律相抵触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