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禾半岛观邸宜禾第15盘

生态梦网 -- 中新天津生态城社区门户网站

查看: 27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者授权】《神堂记忆》之六: 拉船

[复制链接]
     

352

主题

355

帖子

143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24 15:11:58 | 只看该作者 |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者按】

本号从2017年11月15日起历时两个月连载了王雅鸣先生的《大神堂往事》。连载刚刚完成就收到了“土生土长的大神堂人”、作家姜茂树先生的《神堂记忆》。渔村的拆迁虽然拆掉了祖居的老屋、牵走了渔民儿女,但拆不掉“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牵不走难忘的乡愁和岁月的记忆......

让我们随着茂树老师的笔重回大神堂。

齐惠敏

2018.1.29


作者寄语

齐老师您好:我是土生土长的大神堂村人,是听着渤海湾的涛声长大的,对于生我养我的小渔村有着深厚的情感。

大神堂村位于渤海湾底部,处在东经117°57′31″,北纬39°13′05″的坐标点上。她是滨海新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目前天津市沿海仅存的一个渔村,这里盛产鱼虾蟹贝等海鲜产品,也曾是传说的“燕王扫北”、“凤凰飞落海边”的地方,同时她还是最早见到天津市第一缕曙光的地方,“神港”最南端矗立着书法家唐云来先生书写的“津门第一缕曙光”碑。

先祖们为了生存,曾顽强地与狂涛骇浪搏斗,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善良互助、救死扶伤的传统美德,创造出朴实淳厚的民俗民风,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座“鱼骨庙”为我们留下许多传说故事,就连她的村名也充满神秘的色彩。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朴渔村,为了滨海新区改革开放与整体发展的需要,承担了最大的牺牲,已经开始进行整体搬迁。古老的神堂庄,就要在村民和世人的眼里与记忆中逐渐消失,令人十分惋惜。

我忘不了幼年时期曾住过的茅草房,忘不了在煤油灯下学习和聆听的传说故事,忘不了在鱼骨庙里上学的美好时光,忘不了与同伴在海边戏耍的乐趣,忘不了穿上工装,第一天在村企上班的欢乐情景,忘不了村民们勇战海啸、抗震救灾的英雄壮举……

如今,虽已年过花甲,但对故乡的思恋之情,却始终萦绕在脑际,且越来越强烈。因此,便萌生了将自己经历的事情、本村的发展变化整理成文字的想法,用了四年多的时间撰写完成《永远的故乡——大神堂》一书,在村民中引起反响并给以肯定。

与神堂村朝夕相处、日夜相伴,她的一切早已融入我的血脉之中。因此,我在村里寻找询问当年那些在海上曾经英勇救助渔民、渔船的老渔民;我们曾一起参加战海啸和抗震救灾的那些老师、同学和村民们。受访的人在讲述当时的情景时都很激动,他(她)们说村庄已经拆迁了,今后永远再也看不见找不到曾经的家了,应当把这事讲给年轻人、讲给更多的人。现在这些事情已无人提起,包括自己的子女都不了解了。他(她)们表示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和记住神堂村的老一辈人曾经做出的贡献,因她凝聚着大神堂人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对于先辈和今人创造的历史业绩,我们理应弘扬。对于村民的鼓励,我牢记在心,于是又写出几篇关于大神堂村渔民海上救险、救人的故事。

神堂庄有故事,神堂庄的往事不能忘记,神堂庄的渔家人大可赞颂!

不忘大海、家乡的养育之恩。大神堂,那里有我的魂与根,是我永远眷恋的故乡!

请齐老师指导,感谢!

姜茂树

2018.1.15



“乡亲父老泥中跑,雀舞鸥翩鼓镲欢。风吼涛飞旗猎展,渔歌号子荡云端。”这就是我的故乡,滨海汉沽神堂村,在寒冷的天气里最为火热、壮观的拉船场景。

李铁利先生授权作品

那时,每逢入冬时节,渔船上岸修理和来年开春儿下海捕鱼,都要靠人力拉上来、拉下去,这需要很多人的团结协作才能完成。当年,人们只要一听到村里大广播的召唤,就都争着向海边的船场聚拢。我们这些小学生,也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列,打着队旗、唱着队歌,兴高采烈地去为拉船的大人们鼓劲儿。

社员们先是在海沟边,挖出一条很宽的大斜坡通道,然后再均匀地铺上一层厚厚的软泥、泼满水,这就是“守海人”所说的“船道子”。人们用大粗绳子兜住船尾连接船体两边的滑轮组,再用两根大绳分别串联滑轮组,从两侧沿着船道子向前延伸,与固定点的大铁锚上的滑轮组串联,形成一个拉船的动力装置。

等到大海满潮时,船与岸的夹角就缩减到最低点,这是拉船上岸的最好时机。站在船道子两边的人们,面对船头,双手攥紧大绳并用胳肢窝夹住,腰板后挺、屁股下沉,脚跟蹬住踩好的脚窝,憋足气,做好了拉船的准备。

那时,村里没有手持的电声扩音小喇叭,全凭洪亮的嗓音在海风中传播。姜五爷是村里最有名的号人,他站在满是泥水的船道子上,只见他双手捧在嘴边,先往手心重重地吐一口唾沫,用力地揉搓。接着两腿叉开,身子慢慢地往下蹲、胳膊伸平,嘴里发出“嗨——”的一长音预备的信号。然后,他就像踩上弹簧似的,两脚蹦起,身子蹿得老高。这积蓄已久的力量,犹如火山喷发,吼出震撼人心的号子声。同时,五爷的双手向两边的人群用力高扬,连续快速地摆动引导大家一起用力。听到如洪钟般的号子声,看到那雄健有力的手势,人们嘴里喷出一团团的热气,整齐地跟着号子的节奏,高喊着:“哎—嗨,哎—嗨,人心齐呀,泰山移呀,拉紧绳子,别松气呀。哎嗨、哎嗨、哎嗨、哎嗨。今天拉船多顺利呀,明天鱼虾准打起呀(丰收的意思),哎嗨,哎嗨——!”就像拔河比赛一样,两侧的人员齐心协力与船“叫着劲”地退着走。拉船的号子声,震撼着整个村庄。

李铁利先生授权作品

船道子因地势的高低、曲直不同,发出的号子也不同,要短号、座号、长号不断变换交替,因而拉船人的用力也就不同。只要号子声不停,人们是绝对不能有松口气的想法儿。无论船道子多陡、多长,都要咬紧牙关,团结一心,使出真劲,一鼓作气。不然,一条数吨重的大木船一旦停下,它就会顺着坡度往下溜。这时,也是考验号人功夫的关键时刻。那号子声要具有一种特殊的凝聚力和神奇的号召力。他既要用号子声随时调整、平衡两边的力量和进度,以保证船位不偏移,还要根据人们的表情、表现,编唱出大家所喜爱的新鲜词以营造活跃的现场气氛,鼓舞士气。在姜五爷的那种高亢、节奏分明、幽默诙谐、极富鼓动性的动作与手势下,人们释放出极大的能量,将大木船很顺利地拉到指定的位置……

如今,渔村修建了多功能的渔港,渔船需要维护保养时,将它固定在牵引车上,只需一根手指轻轻一按电钮,船就被轻松地拖上了修理厂的船台。那种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的热闹场面、那种鼓荡人心的拉船号子声,已经成为了永远的历史,只能深藏在渔家人的心底,慢慢地回味了。(待续)

(本文在2017年2月以《大神堂往事.续篇》为题在《天津日报.满庭芳栏目》连载)


【相关阅读】

王雅鸣:《大神堂往事》总目录

姜茂树:《神堂记忆》之一:海风中的那面旗

姜茂树:《神堂记忆》之二:雾海救险

姜茂树:《神堂记忆》之三:海上女英雄

姜茂树:《神堂记忆》之四:一次夜海救援

姜茂树:《神堂记忆》之五:蛮爷


【更多精品文章阅读】

李希闵:《沽水流霞》总目录及序跋


作者简介

茂树,本名姜茂树,

作品见于《中国老年报》《中国青年》《天津日报》《中老年时报》《今晚报》《滨海时报》《天津社会文化》《中华诗钟》《海河文化》《中华风》《诗文杂志》《蓟运河》《大沽口》《直沽文化》《七里海》《中国诗歌网》《北方网》等报刊、网站。有作品获市、区征文赛三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著有村庄史类《永远的故乡——大神堂》民俗小说《鱼骨庙的传说》。

为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海河文学社》会员、编委;天津海韵诗社会员、久萍诗社会员、汉风诗社会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生态梦网版权所有   © 2013-2015 ECODreamers.com     津ICP备14004310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布  不代表生态梦网立场  禁止在本站发表与国家法律相抵触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