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禾半岛观邸宜禾第15盘

生态梦网 -- 中新天津生态城社区门户网站

查看: 39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津方言》报摘登:早年天津学校方言

[复制链接]
     

352

主题

355

帖子

143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8 22:40:04 | 只看该作者 |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代天津是一个“五方杂处”的移民城市,1934-1948年这15年问,迁入天津市的人口总教是3896175口,迁出天津市人口总数足3252268口,实际净迁入的人口总数足643907口,可见人口迁入天津的规模很大,成为天津城市人口的主要来源。各方移民移居天津后,为了联络乡谊、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往往因地缘或业缘的关系组成会馆或同乡组织。这些组织为同乡子弟开办学校。

天津第十九中学原私立旅津广东学校

1921年,广东会馆董事长陈祝龄、广东音乐会会长麦次尹等设私立旅津广东学校,校址在法租界26号路(今和平区滨江道)。首任校长吴远基。粤籍学生占半数,学费减半。1930年旅津安徽同乡会张公衡、裴伯恺、丁树人、边子恩等10余人发起成立旅津安徽公学,公推龚仙舟为董事长,推举王揖老为校长。1932年,山东省旅津同乡会创办天津私立山东公学小学,校址在英租界黄家花园56号路(今和平区西安道)明德里,校长常寿宸。1938年8月天津浙江会馆董事长王文典创设私立浙江中学,为初级中学。1941年度第一学期增设高级中学。校址在河北路267号。校长姒艮成,兼职不支薪。1945年近代天津教育家、体育家傅镜如创办天津私立山西旅津初级中学,担任校长。校址在八区(今红桥区)锅店街126山西会馆内。这些学校从校长、教师、学生几乎都是同乡人,说的是家乡话,构成了天津学校方言的独特风景线。

(本文摘自《天津方言》报2017年10月号,总第2期。)



《天津方言》报创刊于2017年9月9日,由天津非遗保护协会、南开区文联支持、天津方言协会主办,郭文杰先生任主编,张显明先生、王和平先生任责任编辑,每月一期,免费发行,每期印数5000份。天津著名书画家姚景卿先生为《天津方言》题写报名。

【更多阅读】

孟国:二把刀、二巴巴、二五眼

张春生:小语句,大声调,细情

李子健:津话说叉

罗澍伟:“扛刀”与“挎刀”

赵永强:嘎巴菜不是锅巴菜

宋玉文:兔儿爷

高伟:“九地”在哪?

老明:天津有过栏杆铺

张建强:冬菜的讲究

三酉话:李纯牌桌遇老乡,报仇十年不算长

李炳德:对天津方言研究的几点看法


津沽记忆博物馆是《天津方言》报的授权发报地点,这里有“方言写的字儿、方言说的韵儿、方言用的地儿、方言讲的味儿、方言表的事儿、方言藏的闷儿”!您如果想看这份有文化又好玩儿的报纸,可以来津沽记忆博物馆领取,免费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生态梦网版权所有   © 2013-2015 ECODreamers.com     津ICP备14004310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布  不代表生态梦网立场  禁止在本站发表与国家法律相抵触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