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菜市场,一个看似普通却很神奇的地方,人生得意的人去了会更加热爱生活,人生失意的人去了,会重燃对生活的希望。
汪曾祺先生写过:“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
△图片来自网络
而古龙先生也写过: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心一窄想寻短见,就放他去菜市场。
多有趣,无论是“最会过日子”的可爱老头,还是刀光剑影的武侠大师,都对“菜市场”别有一番心得。
可能这就是所谓的“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吧。
进入菜市场,我们看到的是冒着热气的包子馅饼,香气扑鼻的烧鸡卤肉,鲜翠欲滴的新鲜果蔬。 ![]()
△沈阳道菜市场 ![]()
△沈阳道菜市场
滨海人太爱这份家门口的烟火气了。菜市场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提醒着滨海人:要热气腾腾的生活。
“小隐于野,大隐于市。”
在现代繁华而又繁忙的新滨海,菜市场无疑是喧嚣之外的一方净土,置身其中,真切的人情体验,让人可以松弛紧绷的精神状态,让生活更有质感。
![]()
除了日常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几乎每个菜市场内都会有地方特产,所以来到一个地方的菜市场,就可以了解到当地大部分的特产,更有文化气息的源远流长,往往也可以在菜市场的风格中得以体现。
在西南地区及部分其它地区,牛羊肉备受欢迎。而像滨海这种沿海城市的菜市场海鲜的占比就会较大。 ![]()
△北塘菜市场 ![]()
△北塘菜市场 ![]()
△北塘菜市场
这些菜市场中的商品业态的比例,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地方特点,不光有区域特点,还有饮食习惯特点。
在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变化之后,菜市场中所经营的业态也会发生变化。所以菜市场作为一个富有地方生活气息的场所,记录着区域特点。 ![]()
△沈阳道菜市场
在滨海的菜市场,我们听到的永远都是亲切质朴的乡音“姐姐,您吃了吗?”,三毛五毛的还价声“给您抹个零”,简单清脆的叫卖声“正宗西青沙窝萝贝”,热情友善的寒暄声“今儿来挺早,没去钓鱼啊?”; ![]()
△湘江里菜市场
除了买菜购物,不少菜市场还会有个早餐角,刚出锅的油条,包着酥脆果篦儿的煎饼馃子,大饼卷一切,茶鸡蛋……一口下去,这一天的精气神儿就有了。 ![]()
△湘江里菜市场 ![]()
△湘江里菜市场 天津有句俗语“当当吃海货,不叫不会过”。 一到开海时节,滨海的菜市场更是平添不少“活力”——活蹦乱跳四射的海鲜上市啦! ![]()
△北塘菜市场
来自北塘、蔡家堡、大神堂等各大码头的几百艘船,一到码头就被抢售一空,多少滨海人都在翘首以盼这几公里内的新鲜。
皮皮虾、扇贝、海螺、大螃蟹、蛏子、蛤蜊.....一会儿功夫就能变成滨海人餐桌上的美味。 ![]()
△北塘菜市场
不仅是滨海人自己喜欢,这口新鲜的海货更吸引到不少慕名的旅游人士,来滨海,海鲜管够。
一个生机勃勃的市场仿佛是一座活力城市的缩影,在这里,我们不但可以认识当地特产、感受风土民情,更能直接看到一个城市的市民生活水平与城市活力。
![]()
逛菜市场,能买到喜欢的蔬果当然开心,一站式买齐所有想买的蔬果那就幸福了。
如果下楼、出小区步行即可到达一个品种丰富,食材新鲜,物美价廉的菜市场,那这个区域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一定很高。
滨海新区的宜居之城大抵就是这么来的吧。
老城区的菜市场承载着老天津人的城市记忆和生活习惯,不断在改造和规划中的新菜市场,也越来越多的满足着新滨海人日益增多的生活需求。 ![]()
△沈阳道菜市场
近期,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城乡规划公开公示的规定》,根据规定滨海将对老旧菜市场进行修整,同时新建一批满足新标准的菜市场。
新建菜市场不小于1000平方米,每个社区步行10至15分钟即可到达,装空调设车位,使用智能电子秤,手机App等智能终端设备实现商品可追溯。
这些新规划让菜市场焕发新生,坚守着传统菜市场的本分,也开创着新城的现代化风格,在食与市的完美结合中传递城市温度;也期待有更多人走进其中,和生活进行一场奇妙的对话。 ![]()
△北塘菜市场
那这些菜市场都将建在什么位置呢?详情请点开链接: 滨海新区将新增一大批菜市场!有你家门口的吗
百人百业、百姿百态,呈现的多是生活的本来面貌,体现的则是城市管理服务的精细化水平。
菜市场代表这座城市的宜居指标,它体现出“城市”对“人”的关切与尊重,勾画出真实而富有人情味的城市形象。 ![]()
△北塘菜市场
于很多人而言,菜市场是一次次体验人情味的宝藏之地,你来我往的打招呼,谈钱也不伤感情的讲价钱,菜市场不知不觉中提供了一种高级的服务,那就是人与人的无防备社交。
于很多城市而言,菜市场是一个个城市文化的缩影,在这里有城市的语言,有城市的物质特产,更有城市的历史变迁。
|